首页

sm视频在线观看免费完整

时间:2025-05-26 07:29:35 作者:首届中马民办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澳门举办 浏览量:39583

  中新网北京3月5日电 (赵晔娇)“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最强大最持久的动力。”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民建浙江省委会副主委、浙江财经大学副校长、浙江省中华职教社副主任郑亚莉在接受中新社采访时建议,加快设立“中国工匠日”,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浙江省委会副主委、浙江财经大学副校长、浙江省中华职教社副主任郑亚莉。受访者供图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影响下,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重构,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这对产业工人提出更高要求。”郑亚莉说,例如2024年浙江省“新春第一会”,提出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要以“大人才观”全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者大军。

  在她看来,加快设立“中国工匠日”,有利于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面实施“技能中国行动”,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推动技能型社会建设。

  同时,让产业工人拥有自己的节日,更有着风向标意义,让大家感受到因拥有技能而生活更加美好,因成为工匠而受到社会更多尊重。

  郑亚莉在调研中发现,“工匠日”作为弘扬工匠精神、尊重产业工人的抓手,多地及部分企业已经设立了工匠日,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例如,2019年,浙江杭州将每年的9月26日设立为“杭州工匠日”;2021年,江苏苏州将每年的4月28日设立为“苏州工匠日”;2023年,山东青岛将每年的7月26日设立为“青岛工匠日”。

  “因为存在日期各不相同、推进力度各异等问题,亟需以国家层面统一工匠日的日期、规范活动开展等。”郑亚莉建议,在借鉴地方及企业实践基础上,在现有国家工匠主题活动基础上,加强中国工匠培育和表彰工作,形成工匠相关的制度支撑。

  从“普通工人”到“中国工匠”是一项系统且长期的培养过程,需要个体、企业、行业、政府及社会多方共同努力,需要时间、平台、制度等有机配合。

  为此,她建议统筹推进中国工匠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全链条发展,完善中国工匠专项培养制度,构建中国工匠荣誉制度,常态化开展中国工匠的评选活动,引导企业开展工匠评选活动,制订地方性、行业性工匠专项培养计划,让“爱党报国、敬业奉献、素质优良、技艺精湛”成为产业工人共同的价值追求。

  智能制造时代,工匠的意义非但没有减弱,反而更加不可替代。如何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工匠内涵,树立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工匠典型,推动中国特色工匠文化建设?

  郑亚莉建议,通过开展工匠文化研究,培育凝练中国特色工匠文化,设立全国工匠基金,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工匠学院,设计“中国工匠日”标识,引导中国工匠走进校园、社区、社会乃至世界,发出工匠声音、讲好工匠故事,以中国特色的工匠文化引领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社会氛围。(完)

【编辑:于晓】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海峡两岸少儿版画展在重庆启幕

打开快手,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国别、不同身份的人跳着打歌舞,甚至有孕妇在产前跳打歌舞助产。截至4月5日,快手相关话题作品有近四万条,短视频播放量达15.8亿。

照镜子认识眼病 警惕“视力杀手”

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在致辞中表示,江苏永远是旅港乡亲的坚强后盾,也永远是香港发展的同行者。期望江苏旅港社团和各位乡亲乡贤当好香港繁荣稳定的重要力量、苏港交流合作的重要桥梁和纽带等,为推动香港和江苏两地互利发展、融合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西藏农牧民管护员守护黑颈鹤十余载 像老朋友般亲切

中国香港体育协会暨奥林匹克委员会副会长兼香港奥林匹克之友主席霍启刚致辞时表示,国家队在巴黎奥运创下境外参赛有史以来最佳成绩,更在射击、游泳、举重等项目打破世界纪录和刷新奥运会纪录。运动员的奋斗故事不尽相同,但怀着同一个奥运梦想。当日出席活动的都是热爱体育运动的年轻人,有香港本地运动员,也有来自不同院校和团体的学生,相信通过互动交流,必能学习运动员面对挑战的经验,对奥林匹克精神有更深刻的体会。

(走进中国乡村)新疆水产品“火出圈” “虾兵蟹将”蹚出乡村振兴新路

“西湖是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西湖游船也是游客体验西湖旅游魅力的媒介之一。我们推出限定版船票是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文旅融合活动形式。”西湖游船办公室工作人员常珏说。

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5.0级地震,福建多地有震感

陈晓东表示,全球安全倡议是中国对世界贡献的重要公共产品,是推动国际社会凝心聚力应对安全挑战的中国方案。自倡议提出以来,已经获得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支持,并写入多份双多边文件。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